
1.BIM模型維護
BIM模型維護是指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建立和維護BIM模型,使用BIM平臺匯總各項目團隊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項目中的信息孤島,并將得到的信息結合三維模型進行整理和儲存,以備項目全過程中項目各相關利益方隨時共享。
2.場地分析
傳統的場地分析存在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觀因素過重、無法處理大量數據信息等弊端。通過BIM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對場地及擬建的建筑物空間數據進行建模,可迅速得出較準確的分析結果,幫助項目在規劃階段評估場地的使用條件和特點,從而作出新建項目最理想的場地規劃、交通流線組織關系、建筑布局等關鍵決策。
3.建筑策劃
BIM在建筑策劃階段的應用成果還可以幫助建筑師在建筑設計階段隨時查看初步設計是否符合業主的要求,是否滿足建筑策劃階段得到的設計依據,通過BIM連貫的信息傳遞或追溯,大大減少之后詳圖設計階段發現問題需要修改設計的巨大浪費。
4.方案論證
在方案論證階段,項目投資方可以使用BIM來評估設計方案的布局、視野、照明、安全、人體工程學、聲學、紋理、色彩及規范的遵守情況。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細節推敲,迅速分析設計和施工中可能需要應對的問題。
5.可視化設計
BIM的出現使得設計師不僅擁有了三維可視化的設計工具,所見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過工具的提升,使設計師能使用三維的思考方式來完成建筑設計,同時,也使業主及最終用戶真正擺脫技術壁壘的限制,隨時知道自己的投資能獲得什么。
6.協同設計
BIM使得協同不再是簡單的文件參照,BIM技術為協同設計提供底層支撐,大幅提升協同設計的技術含量。借助BIM的技術優勢,協同的范疇也從單純的設計階段擴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各方的集體參與,因此具備了更廣泛的意義,帶來綜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7.性能化分析
利用BIM技術,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創建的虛擬建筑模型已經包含了大量的設計信息(幾何信息、材料性能、構件屬性等),只要將模型導入相關的性能化分析軟件,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析結果,原本需要專業人士花費大量時間輸入大量專業數據的過程,通過BIM技術可以自動完成,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設計質量,同時,也使設計公司能夠為業主提供更專業的技能和服務。
8.工程量統計
通過BIM獲得的準確的工程量統計可以用于前期設計過程中的成本估算、在業主預算范圍內不同設計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設計方案建造成本的比較以及施工開始前的工程量預算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決算。
9.管線綜合
隨著建筑物規模和使用功能復雜程度的增加,無論設計企業還是施工企業甚至是業主對機電管線綜合的要求愈加強烈。利用BIM技術,通過搭建各專業的BIM模型,設計師能夠在虛擬的三維環境下方便地發現設計中的碰撞沖突,從而大大提高了管線綜合的設計能力和工作效率。這不僅能及時排除項目施工環節中可能遇到的碰撞沖突,顯著減少由此產生的變更申請單,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現場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協調造成的成本增長和工期延誤。
10.施工進度模擬
建筑施工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過程,隨著建筑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復雜程度不斷提高,使得施工項目管理變得極為復雜。
通過將BIM與施工進度計劃相鏈接,將空間信息與時間信息整合在一個可視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觀、精確地反映整個建筑的施工過程。4D施工模擬技術可以在項目建造過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計劃、精確掌握施工進度,優化使用施工資源以及科學地進行場地布置,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資源和質量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以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