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居家網課,孩子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家長們的心情更是堪比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忐忑不安、起伏不定。
家長無奈、復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還是得盡快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平復心情、理清思路,思考如何幫助或協助孩子安排好居家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安排。
家長積極調整自己情緒的過程,也恰是給孩子提供積極管理情緒的榜樣機會。再者,情緒穩定的家長,才能更及時地覺察、關注到孩子的負面情緒,并對孩子的情緒提供有效的積極回應。因為家長不穩定的情緒會在更大程度上給孩子造成擴大化的負面影響,相反,家長積極的情緒,也會給孩子帶來加倍的積極情緒體驗。
如何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
為什么將有效的溝通放在第二位?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規則,有沒有真正被孩子從心里面接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面對低齡孩子,家長給到孩子的指令應該清晰、明確,正向引導。別把孩子當成小一號的成人,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家長想象得那么成熟。
面對即將或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娃,家長需要自己冷靜下來,穩住情緒與孩子交流,不要妄自利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這樣做,最后難堪的只會是家長本人,長遠看,輸掉的也是家長本人。
如果孩子聽家長的話,一定是在溝通過程中,家長避免一開始就讓孩子感受到被評判、被指責、被否定、被控制等,家長需要營造一個安全、放松的溝通氛圍,讓孩子放下戒備,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方式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對他們的用心、關注、尊重,以及家長對他們的信任與肯定等。
如何制定規律的作息表?
居家學習之始,建議家長對于孩子的作息規律就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協助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表。建議保留正常學習節奏,比如,周一到周五安排多一些學習計劃,周末相對寬松,但不可熬夜和過晚起床。
有了作息表,也需要家長有效地監督。未成年人大腦皮層尚處于發育中,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尚未成熟,會出現計劃和執行不一致的現象。別焦慮,要知道這是必然現象,并不會產生災難性后果。只要家長用心、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并溫和地堅守原則,就會收到效果。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效率?
首先在家辟一個有利于學習的空間,在這里,孩子學習過程中受到的干擾盡可能地小,無關的東西盡量不在這個空間里,并且一定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
低齡的孩子有家長陪在一旁,一方面及時了解孩子上課過程中的困難,另一方面,防止孩子上課過程中開小差。孩子可能會排斥,但這就是需要家長與孩子博弈之處。
面對青春期的娃,如何做到有效的監控,有點富有挑戰,他們渴望隱私、獨立、自主,但的確自我約束尚未成熟,所以一開始的學習空間需要跟孩子一起商定好。
居家學習期間,對于孩子本人來說,其實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家長不妨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其對網課的感受,并善于發現孩子積極的方面、讓孩子感受來自家長對他們的肯定、信任。同時,家長也需要敏感地覺察到孩子網課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碰到孩子學習狀況不如意,家長切記避免未了解實情就評判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在家長面前暴露自己學習中碰到的困難不會受到責備,讓孩子放下擔心,這樣家長才能及時掌握孩子學習的實情,并幫孩子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法,而不至于問題累積,等到孩子返校時爆發。
除了學習,孩子還應該關注什么?
居家學習不像學校那樣有伙伴,課堂的安排也不像現實學校那樣多樣性,相對會比較枯燥。每天獨自面對一個屏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時候需要家長主動幫助或協助孩子安排居家的學習、生活。跟隨學校網絡課程的安排之余,家長與孩子一起安排一些與網課無關的活動,比如課間、課后、周末的安排。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安排一些非電子產品的小游戲、互動、運動、繪畫、唱歌、美食等,讓孩子不會感覺枯燥乏味,孩子們精力很旺盛,這也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這樣的安排也能有效地預防孩子陷入電子產品過度使用的困擾。
如何有效監管孩子電子產品的使用?
面對低齡學娃,家長不能圖省事,將一臺電子產品交付給孩子就完事,而是一定不能離開家長的監管。家長需要了解孩子業余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什么網站,什么內容,防止不安全的網站和網絡使用中造成的創傷事件。
面對青春期學娃,要與孩子一起商定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的協議,及時肯定孩子積極的管理行為,一味打壓式管理只會埋下更大沖突的隱患。在管理電子產品使用的過程中,讓孩子一起參與,家長需要對孩子感興趣,用好奇的心去了解孩子為什么使用、使用的內容、與誰在一起,借助有效溝通的方式交流各自的觀點。在現實生活中創造機會,尋找替代性活動讓孩子體會到他們在網絡世界中體會到的成就感、價值感、愉快感,幫孩子建立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體驗到內心的歸屬感。
如何和孩子建立更積極的親子關系?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在彈指一揮間,家長積極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居家學習期間,家長不妨多增加一些與孩子的親子時間,與孩子一起商量、計劃一些共同參與的互動活動,表達對孩子的積極情感,同時在家庭愉快的共同活動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或家人之間積極的情感聯系。家長也可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鼓勵孩子積極地與同伴交往,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