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孩子在溝通方面,和普通孩子有什么區(qū)別?
發(fā)布時間:2022-11-23 10:22:04 已幫助:人 來源:北京星空半步
根據孩子與他人互動溝通的能力、動力以及理解力,早期的溝通可以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The Hanen Centre):自我溝通階段、索取者溝通階段、早期溝通者階段和互動溝通階段。
孤獨癥兒童多數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情況,有些孩子終身沒有語言。有的孩子有口語語言能力,能表達簡單的需求,但可能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有的孩子能認字、朗讀,卻不明白文字的意思或文章的內容。他們在說話時可能缺乏語音語調的變化,或者使用某種特定的古怪音調;有些則缺乏面部表情,或者帶有與表達內容不相符的面部表情。
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想玩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卻不知道如何去征得同意;不會描述環(huán)境中使他們不適的現象,比如:不喜歡哥哥大聲唱歌;
在自我溝通階段,孩子通常對身邊的人沒有興趣,他們常常自己玩。這個階段大多是無意向溝通。
在索取者溝通階段,孩子漸漸地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會對身邊的人產生影響。他們通常會告訴身邊的人他們想要什么,即使沒有語言,他們也會通過行為來表達,比如。把家長拉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的前面。很多嚴重的孤獨癥患兒溝通發(fā)展會長時間停留在這個階段。
在早期溝通者階段,孩子與他人溝通互動的回合數會慢慢增加,而且越來越多地使用有意識的溝通方式。他們漸漸地開始通過指著某件東西來告訴別人他們想要什么,并且漸漸地開始與他人進行短回合的雙向溝通。
他們不大使用手勢來輔助語言表達,有的在說話時會伴有不自然的身休姿勢。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常常停留在字面意思,很難理解俚語、比喻、諷刺或幽默。他們對于每一個詞語都有不同的理解,常常使用刻板而重復的語言;而當別人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時,他們有可能會不明白,或者因為近義詞之間的細小區(qū)別而不同意別人的說法。
他們常常不能理解同一個詞語或說法在不同的場合使用時會有不同的意思。他們中多數人不知道如何與人發(fā)起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他們常常對別人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也不回應;輪到他們講的時候,就開始執(zhí)著地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且完全不在意別人的反應,因此他們常常無法與人維持對話。
不會提抽象的要求,比如,要坐在爸爸媽媽的中間;
不會明確表達身體的感受或不適,比如:餓了、渴了、頭暈、惡心;
不明白指令;
不會與人進行互動式的會話:
誤解別人的意思;
不能維持對他人的注意力;
不會用語言來描述情緒;
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或者想法做出解釋,比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因為我想和媽媽在一起;
不會與他人協商溝通或者討價還價。
好了,以上就是孤獨癥兒童在溝通特性方面的講解,下次給大家?guī)砉陋毎Y孩子在社交障礙方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