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本身出發
(一)琵琶的背板與面板的選材。眾所周知琵琶是用木材制作而成,其中最為重要的主體部分是它的背板。琵琶的音色如何,背板的木材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樂器的音色和選用材料的聲學特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琵琶背板的選則一般選則木材堅硬的樹木,相對硬度高一些比較好,因為堅硬些的樹木發出的音反應靈敏、透亮,音質與音色非常好,從而使樂器所產生的共鳴有一種類似金屬的明亮而又堅實的聲音。
從原料來講,分為高、中、低、次四種檔次。其中高檔是紫檀木的背板,因為它紋理細密、木材耐久,制成的琴聲音通透內斂,音質純凈敏銳,余音繚繞,是琵琶中的上乘之選;中檔的是用紅木做的背板,紅木琵琶音色扎實、余音悠長,聲音明亮開闊,亦是琵琶中的上選;低檔的是用花梨木、香紅木做背板,花梨木與紅木結構相近,音色尚好。次檔的用白木做背料,木質松軟音色較差,弊端較多。做琵琶的背板的木材一定要用自然風干的木材,因為時間越久風干效果越好,琴的音色做出來也就更悅耳。面板的好壞對琵琶的音響效果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選擇蘭考的梧桐板,然而一顆好的蘭考桐木上,也只有兩塊*的板材,桐木木質疏松吸水性強,要保持一定濕度,否則會影響音質。同時面板木紋要直,檢查對拼處是否有空隙。
(二)琵琶琴弦與指甲的選擇。“絲弦”這一稱謂,為50年代之前的傳統琵琶,因為當時的琴弦是由蠶絲制作而成的。絲弦的特點為響度小,音色比較純,推拉弦時比較省力,缺點就是不耐用,但對于彈奏古曲其韻味容易把握和體現。后由于時代的發展與需要進行了改革,開始產生鋼弦,增大了音響的同時則大了耐用性,更加迎合現在的樂曲風格,同時兼顧古典樂曲。但又由于鋼弦極富張力使得演奏者對它的掌控更加困難更難藏拙,這就對演奏者的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之后又產生了尼龍琴弦,它的音色較鋼弦相對柔和,手感也較好,比較適合演奏傳統曲目,缺點是由于制作原因音準上容易存在問題,表現力相對較小,不耐用。現在又出現一種新型琴弦,為銀質尼龍弦,聲音清脆,不易生銹。
琵琶指甲主要分為塑料、玳瑁、賽璐珞和尼龍。塑料音色不好易斷;玳瑁音色尖硬缺乏彈性不夠柔和;賽璐珞音色柔和,但損耗比較大;而尼龍指甲是現在*的指甲,音色柔和圓潤且耐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琴、琴弦、指甲的選擇對音色的影響都是很重要的。
二、演奏者的技術與技巧
琵琶作為一種有著古老而悠久歷史的一門樂器,它有著復雜的演奏技術和技巧,而技巧需要通過演奏者長時間自我摸索獲得。琵琶右手演奏技術主要有彈挑、輪指、掃拂等等。左手同樣也有技術,如按音、泛音、打音、并弦與絞弦等等。音色與觸弦的角度、深度與位置也是至關重要的。從角度上講當指甲與面板夾角為90度的時候所產生的共振效果很差,聲音尖銳且亮,除特殊音效外很少使用;夾角由0度到90度的變化為由柔和明亮到剛性淳厚的過程;當夾角為45度時音色則兼并柔厚剛亮四個音色的特征在里面,因此一般演奏選擇指甲與面板呈45度角。當然指甲用鋒對音色亦有影響,正鋒有力且音色純凈,上偏鋒脆亮,下偏鋒厚重,側鋒潤。觸弦深淺上來說,指甲入弦淺音量小容易提高演奏速度,入弦深反應速度則不夠靈敏因此應適當的選擇入弦深淺。一般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弦觸弦點在覆手到最 后一根品的二分之一位置,其余因粗細因素依次向上一點,位置向上力度感減弱發虛,向下則缺乏彈性硬且死板。輪指有一定的線條感,且線中帶點,因此連貫性與顆粒性很重要,要求音色一致且圓潤。在右手的技法上主要的就是基本訓練,練習靈活度以及對力度的掌控,左手如果不夠干凈會產生很多的雜音,因此如果左手按音取音不好的話,一樣會對演奏音色有很大的影響。不一樣的音色要求有著不一樣的側重點,每一種方法發出的聲音都有他自己的價值和特點。
三、演奏者的閱歷與情感的把握
誠然一首好的樂曲與演奏者對樂曲的把握是分不開的,因此當我們拿到一首曲子的時候,要先對樂曲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演奏出更好地作品。筆者認為,演奏者也要有自己的見解,對樂曲的感悟,彈奏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當然這就與演奏的閱歷分不開了。就如《春江花月夜》,單從譜面上來說,樂曲本身的難度并不大沒有什么很難得技術與技巧,但是要想演奏出韻味就非常難了,沒有一定的閱歷經驗是無法體會樂曲所描繪的場景。音樂如果單靠讀譜式演奏而不融入情感將會變得呆滯而失去活力,只有情感的融入才能使音樂變得活靈活現。尤其對于民樂來說,有很多的散板,每個人的不同理解會演繹出不同的散板,甚至每一遍的演奏都會有不同的散板,并且很多的傳統曲目沒有力度速度的符號全要靠演奏者的自我體會去把握,民族音樂尤其講究意境,因此了解樂曲便變得尤為重要。而且琵琶作為一種傳統樂器,更多的是口傳身授,因此想要更好地表現一首樂曲的原本的色彩,更須要我們深入的去了解、挖掘、體會。
音樂需要一個中間轉述者將作者的作品表現出來再讓欣賞者去體會,那么這個轉述者的作用就尤為重要了,轉述者的情感閱歷豐富那么理解力就會更好,表達能力也會相對更好,因此演奏者相對的閱歷就變得不容忽視了,演奏者也可以說是欣賞者,理解到位與否又直接決定著下一位欣賞者所能體會到的東西,因此演奏者的任務變得尤為重要。因此,一首好的作品一定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深入的去挖掘作品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社會狀況及當時音樂的流行趨勢,創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及寫作特點,作者想要向我們表達和傳遞一個什么樣的音樂畫面,再融入我們對樂曲的理解和演奏者真摯的情感,細細體會和把握掌控好每一個音符的力度與強弱,努力將作品發揮到極致,使每一個音的音色都無可挑剔。
四、綜述
綜上所述,一首優秀的樂曲的誕生,需要有好的工具即我們對樂器自身和對弦、指甲等的選擇,同時還包括演奏者的基本功水平即技術與技巧的嫻熟運用。當然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演奏者的閱歷與情感的把握,只是一味的將曲子演奏出來就像只是把音符一一羅列疊加起來,情感的融入才是真正對樂曲的表達。
看完上面的文章內容是不是收獲滿滿呢,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有疑問,歡迎前來咨詢了解。
影響琵琶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12-20 17:30:27 已幫助:193人 來源:北京音悅階梯
上一篇:沒有基礎的人怎么自學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