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大家有這個誤解,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建模學習和使用過程相對較長,同時要求一些基礎電腦建模能力,對于從業人員需要在原有CAD基礎上重新學習,真正把建模這塊做好且進入下一步的比較少;另一個是很多人不懂BIM真正的價值,不清楚使用場景,狹隘的理解就是三維模型,好看直觀,這也會造成先入為主的認知偏差。
誤解二:BIM只是花架子,沒實際用處2015年以來BIM發展比較快,住建部和地方相繼出臺各種BIM使用政策、標準,作為與企業的橋梁樞紐,行業協會也大力推動,從工程報獎到行業大賽到各種BIM證書出臺,把行業應用BIM的氛圍烘托出來了,BIM作為一個新技術,開始大家對它的了解不夠深入,很多工程項目應用更多的是處于匯報展示的目的,把三維模型建出來,渲染一下,做一個炫酷的施工和漫游動畫,讓業主或上級領導覺得很牛叉。基于此目的下的BIM應用肯定是形式化的。另外在此過程中,因設計與施工單位都缺少BIM人才,催生了BIM咨詢行業,但主要是建模外包,剛開始一些水平較好的團隊確實做得不錯,但價格也相對較高一些,隨著市場熱度越來越高,行業會建模的人也開始多起來,BIM咨詢行業人員開始云龍混雜,同時也在打價格戰,有一點劣幣驅逐良幣的意思,原來15-20元一平的活,有的公司或團隊3-5元就干,因為業主不懂,貪便宜選擇了價格較低的,然后做出來的結果很差,精度和質量都不夠,讓原本不懂BIM的業主初次見識了BIM的價值,所以他們都覺得BIM這東西沒啥用。
誤解三:BIM是一個趨勢,但一時半會用不到
現在BIM技術在行業內龍頭企業已經應用非常廣泛,一二線城市很多大中型企業都已經建了自己的BIM中心,部分項目都開始使用,你所認為的暫時不會用到,是因為你的眼光局限在自己企業里面,行業是發展的,技術也是發展的,個人需要把握行業前沿技術,不能讓企業成為個人發展的瓶頸點。
誤解四:BIM只適合做匯報展示展示匯報是BIM的一個非常淺顯的應用點,因為天然的三維屬性,可視化一定是很好的。但如果只是做展示匯報,其實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對工程項目起不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反而是一個累贅,一項勞民傷財的業務。BIM的大部分價值還是在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點或提升現有工作效率,(比如設計院二維圖紙的錯誤校核,工程量及施工進度的比對,臨建的設計規劃,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與施工,機電管綜碰撞優化,裝飾裝修的方案比選,精準排磚等等),當然了,還有對現有工作管理方式的改變,這個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BIM可以帶來的不是具體單個策略的優化,而是具備BIM思維之后的組織管理方式優化與執行。BIM這件事發展起來一定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一個系統,但這個系統的頭確實要非常重視,同時也要具備BIM管理思維。圖片
誤解五:bim證書可以注冊2019年住建部發文,明確指出基本杜絕所有注冊類的證書都不可以,還存在以為目的去考證想法的同學,要清醒一下。現在很多機構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宣傳可以靠證書幫你,這都是不靠譜的,不要受誘導。連執業注冊類證書都不能了,BIM證書作為一個水平評價類培訓證明,無任何法定使用場景,你掛給誰,用在哪呢?有人說招投標加分,又是無稽之談!招投標中要求項目經理具備建造師證書是法定要求,這是必須的,也沒有因項目多幾個建造師證書而加分。
為什么有招投標加分這一說呢,是因為有的甲方為鼓勵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使用BIM技術,在招標文件中有寫到,如企業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管理的會給予適當加分,是對工程使用BIM技術的一種鼓勵,而不是簡單的拿幾個證書放上就可以。如果相信這是真的,那也把負責招投標的專家想的太無腦了,他們作為建筑行業的專家難道不知道市場證書是什么情況嗎,就算BIM證書是注冊類證書,超高含金量,也沒有加分的道理,何況不是呢。
誤解六:有BIM證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很多學員咨詢:只想要個證書,不想系統掌握BIM技術,認為有證書就可以找到待遇好的工作,這是完全錯誤的認知。企業認可BIM證書有兩種場景,是鼓勵內部員工,學習BIM技術,但怎么評定員工是否學習,是否具備這種能力了呢,那就找一個有一定難度,考核嚴謹的社會BIM證書,讓員工參加考試,以此來評定;第二是在招聘新員工時,想要招聘具備BIM技術的人才,面試時怎么看他是否具備這種能力呢,當場建模不現實,那是否具備市場認可的BIM證書就是一個參考選項,所以很多企業在招聘時會加一條,具備****BIM證書者優先。但千萬不要以為隨便哪個BIM證書都可以,企業人力資源部不是傻子,你買個證書給人家,豈不是被人認為你這是糊弄小孩呢,有投機心理,反而被歧視。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有疑問,歡迎前來咨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