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試大綱
2.識別基于業務需求的關鍵可交付成果,以管理客戶的期望和指導項目目標的實現。
3.應用合適的工具和技術進行干系人分析,以調整干系人期望并獲得干系人對項目的支持。
4.根據當前的事業環境因素、組織過程資產、歷史數據和專家判斷,來識別項目的高層級風險、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以便實施組織戰略計劃。
5.通過整合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參與項目章程的制定,以項目干系人對項目章程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6.通過獲取發起人對項目章程的審批,來對項目經理進行正式授權,獲得承諾并使其接受項目。
7.與干系人(包括發起人、客戶和主題專家)進行效益分析,以驗證項目定位與組織戰略和預期的商業價值的一致性。
8.通知批準項目章程的相關干系人,以確保對關鍵可交付成果、關鍵里程碑和干系人角色職責達成共識。
第二單元項目規劃
1.根據項目章程和以往項目的經驗教訓總結,使用需求收集技術,審查和評估詳細的項目需求、制約因素與假設條件,以建立詳細的項目可交付成果。
2.基于批準的項目范圍,使用范圍管理技術制定項目范圍管理計劃文件,用來指導定義、維護和管理項目的范圍。
3.根據項目的范圍、進度、資源、批準的項目章程和其他有用信息,制定項目成本管理計劃,使用估算技術來管理項目成本。
4.基于批準的項目可交付成果、總體里程碑進度計劃、范圍和資源管理計劃,制定詳細的項目進度計劃以管理項目按時完成。
5.通過定義項目角色和人員職責來制定一份人力資源管理計劃,以創建項目組織機構圖和指導有關資源將被如何分配和管理。
6.基于項目的組織結構和干系人需求,制定一份溝通管理計劃以定義和管理項目信息流動。
7.基于項目范圍、預算和進度計劃制定一份采購管理計劃,以確保項目所需的資源可用。
8.基于項目的范圍、風險和需求,明確項目及其產品的質量標準,制定一份質量管理計劃以防止缺陷發生和控制質量成本。
9.通過定義如何處理和控制變更,制定一份詳細的變更管理計劃來跟蹤和管理項目變更。
10.制定風險管理計劃來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優先級排序,并確定風險應對策略,以便于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管理項目的不確定性和機會。
11.根據適當的政策和程序,向項目干系人傳達項目管理計劃以獲得批準,并展開項目執行。
12.通過召開項目開工會議,溝通項目的開始時間、關鍵里程碑以及其他相關信息,以告知和鼓勵干系人參與項目,并獲得承諾。
13.通過分析干系人的需求、利益和潛在影響,制定一份項目干系人管理計劃,以便于有效管理干系人期望,并鼓勵干系人參與項目決策。
第三單元項目執行
1.按照人力資源管理計劃和采購管理計劃,來獲取和管理項目資源,以滿足項目的要求。
2.根據項目管理計劃,通過領導和建設項目團隊來管理任務執行,以實現項目的可交付成果。
3.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實施項目質量管理計劃,以確保項目所有工作均滿足要求的質量標準。
4.遵循變更管理計劃實施已批準的變更和糾正措施,以滿足項目要求。
5.依據風險管理計劃,實施批準的行動,以**限度地降低消極風險的影響,利用項目的機會。
6.依據項目溝通管理計劃管理項目的信息流動,并傳遞給相關干系人以保持干系人參與。
7.根據干系人管理計劃,管理干系人之間的關系,以獲得干系人持續的支持和管理干系人期望。
第四單元項目監控
1.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來衡量項目績效,以識別和量化任何偏差,并確定適當的糾正措施。
2.遵循變更管理計劃管理項目的變更,以確保項目的目標與業務需求仍然保持一致。
3.依據質量管理計劃和已定義的質量標準,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來驗證項目可交付成果,以滿足項目要求和業務需求。
4.監控和評估已識別風險,確定風險觸發條件是否已經改變,評估風險應對措施有效性,用以管理項目風險和機會的影響。
5.審查并在必要時更新問題日志,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來確定糾正措施,以減輕對項目的影響。
6.使用經驗教訓管理技術,收集、分析和管理項目經驗教訓以能夠持續改進未來項目。
7.根據采購管理計劃監控采購活動,以驗證是否符合項目目標。
第五單元項目收尾
1.獲得相關干系人對項目的最終交付驗收,以確認該項目的范圍和可交付成果得以實現。
2.按照項目管理計劃向授權人轉移可交付成果的所有權,以便于項目收尾。
3.使用項目管理行業普遍接受的做法和政策,獲得項目的財務、法律和行政收尾,以便溝通正式的項目收尾和確保責任的轉移。
4.根據項目溝通管理計劃編制并分發最終項目報告,記錄并傳遞項目績效信息,并協助進行項目評估。
5.收集貫穿整個項目的完整記錄和經驗教訓文檔,指導進行全面的項目綜合評審,并更新組織過程資產。
6.使用普遍接受的實踐做法,存檔項目文件和原始記錄,以證明符合法律要求和供未來項目和審計使用。
7.根據干系人管理計劃,使用合適的工具和技術,通過獲取相關干系人的反饋來評估干系人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