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專業,但非要選排名高的院校
本科申請,更應側重綜合排名,研究生申請,更重專業排名。二者結合,才是上策,同時,排名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客觀定位,爭取名校。如美國前10名的高校其實都沒有開設會計類碩士,如果學生不了解情況,一定要申請top 10的會計碩士,當然不可能實現。再比如,美國前60的大學中,只有十幾所開設有金融碩士,前30的大學更是只有5所有金融碩士課程。面對這樣的現狀,如果不顧自己的能力和錄取可能性,堅持非名校不去,競爭就會非常激烈甚至“慘烈”。
第二、GPA成績不重要
以前申請美國研究生,只要GPA過3.0,加上比較好的標準化成績,申請到美國綜合排名前五十的學校并不算太難。但根據今年已出的部分錄取結果,GPA3.0成了一條硬線,如果沒有良好的大學成績,很難申請到理想的學校。對于那些大學成績一般,到了大三或者大四才準備出國的學生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有含金量的推薦信,在美國名校錄取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來自名校的推薦信會有很大優勢。但是,出國讀本科,也是把“雙刃劍”。美國大學對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非常嚴謹,一旦本科GPA低于3.0,想申請美國前50院校的碩士比較困難。不過,如果學生的GPA能達到3.0以上,含金量在美國招生官眼中會比國內本科生的3.0高。所以,成績好還是硬道理。這也是為什么GPA在諸多硬件中,是最為重要的關鍵。
美國研究生學院錄取學生主要參考成績和個人背景。成績方面,主要包括托福成績(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測試,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120分滿分,聽、說、讀、寫各占30分。很多美國學校也可以接受雅思報名,不過建議還是考托福比較好,因為雅思申請會受到局限,一些學校只認托福報名,不認雅思。)、GRE/GMAT成績和GPA成績。
背景方面的因素,根據學生申請的專業不同,學校錄取學生時看中的因素也不同。比如申請金融等商科專業的學生,學生參加活動的經歷、實習經歷、工作經歷都是很好的背景因素。申請化學這樣的理科專業,做實驗、參加課題研究、發論文這樣的經歷是很不錯的。另外每個學校看中的因素也不同,所以在申請的時候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第三、DIY自己的申請
不論“DIY自己的申請,就是DIY了人生”,這樣的主張來自于哪位高人,一定要客觀認清自身情況與目標,視自身情況來定。
如果自身就是一位學霸,且時間、精力都綽綽有余,那么全程自己搞定,同時能節省一部分費用,無疑是首選。
如果自身提GPA、完成論文,又要完成各項考試,那么時間、精力、刷分,分身無術,就要充分認識到,術業有專攻,1+1>2的合力,通過專業機構或中介來為自己科學規劃和專業指導,巧妙利用資源,來幫助自己完成全部的申請過程,且拿到理想的錄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沒有結果和數據證明,DIY拿到的錄取一定要優于機構申請的結果。當然,機構的選擇也是要好好甄別的,不能在此項上出紕漏,影響申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