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學Fashion design的同學們都清楚在我們這個領域不論是在做作品或表達自己設計思想通常是用一種視覺傳播的方式,所以我們也稱自己為視覺工作者。
它不僅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們需要把Idea,Concept,Design methodology等思想......用視覺語言表現出來,讓別人(面試官)不用看過多的文字便會對你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感興趣后,再在一些更細致的部分通過解讀你的文字來理解作品。所以說視覺表達(Visual exprssion)是別人了解你作品的步,也可以這樣說你的視覺表達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作品集的高度。
01、視覺語言的邏輯性
例如有很多國內的同學由于在學校期間完成的作業(yè)比較追求最終結果,缺乏前期過程的訓練,在剛開始上手作品集后會顯得思路比較跳躍,有點前言不搭后語,出現同一個page,或者前后兩個page表述的內容連貫性差,如果沒有制作者本人在身邊講述作品思路,會造成讓人看不懂的情況出現。
設計其實是有理可循的,而不是復制黏貼堆砌出來的。國外院校的導師通常比較看重學生一步步推導以及思路發(fā)展的過程。所以這點上申請國外院校的同學們還是要特別注意一下。
02、視覺語言的統(tǒng)一性
近幾年接觸的學生中有不少是主題選取和思路發(fā)展可能都不錯,但是Research找來的圖片風格很不搭調,放在同一個頁面雜音會很強,信息不統(tǒng)一會導致畫面顯得雜亂而缺乏關聯,這會造成作品的整體風格的脫節(jié),(舉例比喻)于是這里就需要我們提升視覺的篩選能力,和審美的水平。
大家在觀察和搜索同時,要有思考有篩選的處理視覺素材。即便是在最初找不到Exactly符合整體風格的素材也可以經過自己PS加工處理,使得原始素材符合主題整體需求,經過一段時期這樣的訓練我們會在過程中逐漸尋找到自己獨特的視覺表達方式,這也就是我們的設計風格的奠定。
03、素材的質量和深度
“學藝術、做設計需要觀察生活記錄生活點滴”是一句被大家都說爛了的話。但它確實是真理。很多學生以為做作品集找靈感、找素材就是就是刷刷網站就可以找到了,但其實靈感的出現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它是突發(fā)的但也是我們日常的積累奠定的。能否找到多元化的素材豐富作品層次需要在日常中積累和訓練。
比如舉個例子,當你去Gallery看展,或者翻看畫冊的時候,對于眼前作品的理解能否把它與你目前在做的項目進行某種程度的聯想?如果能長期在生活中有這樣的訓練和積累對日后你的思維和作品推進是大有好處的。有時候即便是在當下的思考中沒有找到很好的嫁接方式也沒關系,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素質的長期過程。
在此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大家做記錄,每一次的思考與積累都可以記錄下來,存檔。在之后的設計中很有可能成為你唾手可得的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直接感觸得到的Research材料加之處理后會更有質感,也能跳脫出目前普遍存在的素材撞車的現象。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立風格,把自己置身于一個設計師的位置,全局思考問題有時候會幫助你提升一個高度,長期的積累也會讓你形成有別于他人的設計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