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很多國內珠寶專業學生或者是對珠寶設計感興趣的同學們來說,開始可能都還不太了解什么是當代珠寶?如何去做當代珠寶?因為國內的當代珠寶類展覽和工作室品牌都還比較少,所以平時同學們很難直接地接觸到它,只能通過一些網站和書籍去看。
或許對于那些普通珠寶愛好者來說,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對于一些馬上要申請國外珠寶院校的同學們來說,在準備作品集的期間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一步一步深入地學習當代珠寶,所以就更需要一些針對性的方案幫助他們快速地了解并完成他們的設計。
首先同學們需要理解到底什么是「當代珠寶」,有些同學認為它無非就是「綜合材料珠寶」,其實這種說法雖然不能說正確,但也不完全是錯誤的,因為「當代珠寶」在材料上的表現確實是最為直觀和直接的,但也不是說只要你用非金屬材料去制作出了「珠寶」那它就是「當代珠寶」。
材料只是當代珠寶多種表現方式其中的一種,它沒有一個很固定的答案,它和其他當代藝術設計一樣,只是不再把設計局限于傳統的元素(珠寶:貴金屬、寶石、鑄造、鑲嵌等),而是用更多表達方式讓珠寶設計的范圍變得更廣、更有趣。
那怎么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做出符合當代珠寶條件的設計?
當然必要的步驟是不能缺少的,靈感、調研、發展、設計等等,只是在表達方面,可以考慮去組合和改變以下三個方向:概念、材料、顏色。
01.概念
概念指的是你的想法和作品的深度還有敘事性,可能你的設計很單調,但是你所表達的想法并沒有像表面那樣簡單,你可以用文字或者照片、視頻去表達,當然也可以通過顏色或材料的變化去講述你想表達的故事。
這件作品是Otto Künzli教授的代表作品之一。在《The Book》里他寫到:“黃金足以象征一切東西,太陽、無限、神圣。”但是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卻聰慧地說出:“你不能吃它,所以請把它留在原來的地方。”但它總是從黑暗中來,從石頭、山巒中凸顯,代表著光明,這樣的矛盾吸引著我,所以我想讓它再次回到黑暗中。
02.材料
對于各種材料的研究和實驗,多種材料的搭配運用和變換。
材料是很重要的一環,就像上面所說,材料是最直觀的表現方式之一,所以不管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對于材料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材料也是如今當代藝術界最受關注的一環。
David Bielander使用黃金或者白銀,通過人工不斷地打磨加工,最終形成了瓦楞紙的肌理效果,視覺上像逼真的紙質品,如果不去觸摸它根本分辨不出來。
這些創意就是來自設計師David Bielander,他熱衷于嘗試各種非傳統材料,設計出「非傳統創意」作品。他的每一件作品看起來都十分接地氣,但是充滿了很多趣味和意外之喜。
03.顏色
顏色:單色還是多色,顏色的搭配。
藝術家Mariko Kusumoto將紡織品變成精致的球體組合成項鏈、胸針和戒指來佩戴,重組天然和人造,利用材料和顏色來表現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在準備作品集時,如果可以做到合理的搭配運用這三點方向來完成你的設計,那你至少已經做出了最基本的當代珠寶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