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森科教育財務管理六大理論,由于財管涉及的知識題比較多,基礎會有很多重點,財管也是經濟學知識里面內容最多的一門,下面就是把財管理論選出來幾個基礎理論跟大家分解下,具體的分析以下詳細介紹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公司內外部人員對公司實際經營狀況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關人員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對公司價值的不同判斷。
有效市場假說是研究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對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論。若資本市場在證券價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關信息,則稱資本市場為有效率的。在這種市場上,證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經濟利益。理論主要貢獻者是法瑪。
代理理論是研究不同籌資方式和不同資本結構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價值。理論主要貢獻者有詹森和麥科林。
期權定價理論是有關期權(股票期權、外匯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認股權證等)的價值或理論價格確定的理論。1973年斯科爾斯提出了期權定價模型,又稱B—S模型。90年代以來期權交易已成為世界金融領域的主旋律。斯科爾斯和莫頓因此獲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關于投資組合的理論。1952年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該理論,他的研究結論是:只要不同資產之間的收益變化不完全正相關,就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馬科維茨為此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研究風險與收益關系的理論。夏普等人的研究結論是:單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取決于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和該風險資產的風險。夏普因此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
資本結構理論是研究公司籌資方式及結構與公司市場價值關系的理論。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結論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上,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無關——MM理論。米勒因MM理論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莫迪利尼亞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