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將師幼關系建立好,要從細節和戒掉依賴性,由于幼兒在家的依賴和師生要給予包容和寬恕,下面就是從2個點規定:一就是規則的消失和規則的確立,詳細情況下面具體了解
個層面,規則的“消失”
這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養。有點像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不再局限于拳腳逞強,到了比拼內功的境界。思想與情懷,智慧與方法,相融相促,映照到幼兒身上,形成更高層面的師幼關系。
首先是自信。小升初幼兒良好的行為開始變成一種習慣,理解規則并開始將規則變成確立自己行為對錯的標尺,遵守規則成為自信心的一種體現。無論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無人知曉的環境中,幼兒會自信地知道:我是正確的,初步邁向“慎獨”境界。自信的班級里,幼兒洗手基本不排隊,因為幼兒看到水龍頭前人多,就先去小便;洗干凈手的幼兒,看到喝水處沒人,可以先去喝水。
對教師和幼兒而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教育者的教育理想變成了孩子的品質,教師自然也贏得了事業上的自信。
其次是寬容。在一個集體中,教師和絕大多數幼兒能夠達到“慎獨”的境界時,對規則要求的那根弦就會“松”下來,師幼關系達到了“沒有規則”的境界。當個別人有特殊情況需要打破規則時,整個環境會寬容他,并且會自覺修復打破的規則而毫無怨言。
大(1)班的餐廳“生意興隆”,“大廚”又推出加了胡蘿卜丁和油菜片的風味面條。依諾因為生病兩周沒來園,他的“存折上”連一塊錢都沒有。餐廳的前臺就想出了辦法照顧病號,讓依諾像他媽媽去公司上班報到那樣照一下臉,通過“刷臉”記下賬,依諾就被客客氣氣請到餐桌前,先消費記賬,過幾天再來付錢消賬。猶如偉大的最高層次是平凡,高貴的最高形式是樸素,規則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寬容,而寬容背后,則是幼兒創造力的迸發。
再其次是寬厚。師幼關系的最高境界是寬厚。寬容與寬厚一字之差,差別在“厚”上,更強調文化的厚重和環境的整體性。也就是說,當整體環境和個人內心規則都達到寬容高度時,就會形成一種寬厚大氣的文化氛圍。
在大(2)班聽課,竇麗紅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幾個孩子一起舉手搶答,老師伸手示意后,兩個孩子同時急切地站起來,竇老師微笑著表示歉意,怪自己沒有示意明確導致兩個孩子同時站了起來。這個時候,男孩紳士地微笑著坐回自己座位,請女孩回答。這種氛圍,無聲勝有聲,潤物細無聲,每個人包括聽課者的內心都蕩漾著溫暖與舒暢。寬厚的環境一定是教師用廣博的學識和大愛養育起來的,寬厚的環境一定會滋養童真,綻放童心。
兩個層面,比較清晰地勾勒出師幼關系的輪廓,提供了比較客觀的師幼關系評價標準,實質上也明確了教師的努力方向和成長路徑。從這幾年的保教管理實踐來看,這種清楚具體的評價標準,讓師幼關系的描述不再空洞無力,班級文化建設真正深入到師幼精神層面,對保教品質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第二個層面,規則的確立
新生入園、新教師剛入職,基本都要經歷規則的確立這個過程。這個階段,教師的困惑往往是如何既要確保幼兒自主、自由,又要有序組織各種活動。新入職的教師面對幾十個幼兒,“說什么他們都像聽不到,更不聽指揮,不知道該怎樣和他們溝通交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用規則做準繩,用尊重和鼓勵做動力,是開啟良好師幼關系的開端。比如,幼兒爭搶玩具,可以引導他們商量確定,是輪流玩還是猜拳決定誰先玩。
規則之上是自覺。遵守規則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教師就變成了賞識孩子的長者、配合孩子的伙伴,不再是“管孩子”的先生。大(1)班的餐廳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地方。但是,幼兒要“掙了錢”才能到餐廳消費。在美工區做油水分離畫的雨桐在專注地作畫,她要用一幅高質量的畫去換到更多的“錢”。整個區域活動,教師只需在旁邊用贊賞的目光看著孩子,雨桐還自豪地拉著教師的手:“老師,今天我請你!”班級有了溫度,幼兒活潑,自主性開始發揮出來。
自覺之上是自尊。主要表現為班級氛圍活躍,幼兒行動自覺,幼兒個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幼兒自尊,教師自律,教師的責任感表現在適時的引領和引導。在這個層面,教師依靠專業知識和技能,依靠飽滿的情感和科學的方法,幼兒行為有序、自由,教師引領幼兒自主活動,良好的師幼關系保障和促進了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