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聽很多家長說,“我感覺我們家孩子的書白讀了,問他讀了什么,一問三不知啊!”“我的孩子讀了很多書,可是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用啊!”“一有空閑時間,就拿起書來讀,可是語文成績也沒有見提高呀!”
由此可見,家長對于閱讀的效果是有要求的。可是,我們在要求效果的時候,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我們何曾給過孩子一些讀書的方法呢?
記得是在武漢的一次大型講座,講到很多家長不會教孩子讀書,有個家長不服氣,說教孩子讀書誰不會啊,還給我舉了一些他自己教孩子讀書的方法。我說,要不這樣,剛好您孩子也在,把您孩子請到講臺上來,我出個題目測試一下,看看孩子讀書的水平究竟怎么樣。孩子上來后,我問了下年級,是小學五年級。我說,早上你還在睡懶覺,媽媽看到了之后,就說安心睡吧,明天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就送到了。這句話有什么含義呢?孩子思考了一會說,這句話是告訴我,安心睡覺,成功就會找上門。
觀眾席中有家長笑了,當然也有家長在點著頭,對孩子的回答表示贊同。
我們讀書,首先要讀懂文本的含義,文本的含義大抵就是孩子的回答。這是站在孩子角度的答案。如果站在家長的角度呢?意思就很明確了,家長用諷刺(或幽默)對孩子睡懶覺表示不滿,從而表達對孩子成功的殷切希望。如果到了這一層,其實還不夠,為什么孩子要睡懶覺呢?原因無外乎兩個:孩子學習負擔重,缺少睡眠時間;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求高。
如果這樣來讀書,何愁孩子不提高呢?簡單地歸納一下,其實這樣讀書的方法也很簡單——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理解語言環(huán)境下人物的思想感情;結合社會現(xiàn)象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這是一個層進的過程,讀書,需要讀懂自己,更要讀懂別人。家長在輔導孩子讀書的時候,不妨試一試。
讀書,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我們需要將閱讀到的知識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周圍環(huán)境中,達到閱讀在生活中的運用,實現(xiàn)閱讀與生活的結合。
家長怎么輔導孩子運用這種遷移的方法呢?一起來看一個我做過的有趣的活動《我當值日生》的案例:
我當值日生
我設置了一個活動的場景:老師臨時請假,讓你來當值日生,最近班上經常有人遲到,老師要求記下這些遲到人的名字。你想完成這個任務,可又不想得罪同學,真希望同學們今天都別遲到。可是——課鈴都響了。教室還空著六個座位……
假設,個遲到的人是孔子。作為值日生,你會怎么處理呢?
學生們一下子炸開了:“孔子不會遲到吧?”“誰敢處理孔子呢?”“孔子是古人,不是現(xiàn)代人,不會來到現(xiàn)在……”
我點了點頭,說,孔子只是一個符號,一類人的代表,生活中,有很多孔子這樣的人,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讀書的目的,是運用。你們都知道孔子,那么知道孔子的一些什么資料呢?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積極上進、樂善好施、寬容豁達。
他提出了“仁”的儒家思想。
我問道,沒錯。孔子就是生活中那一類善良仁義的人。對待這樣的人,作為值日生,我們能夠直接批評他嗎?
不能。
對,這一類人有很多的朋友,如果直接批評,不僅得罪他,也會受到全班同學的抵制。那應該怎么處理呢?
一個同學站起來來說,如果我是值日生,我會走過去,輕輕拍拍孔子的肩膀說兄弟,是不是路上堵車?還是家里有事?需不需要我?guī)兔Γ课蚁嘈牛鬃右欢〞劬镟邼M淚花,感激的走到黑板前寫下:遲到者——孔子。
教室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
后面的情景就更有意思了——
第二個遲到的人是老子,他住在道家,他的特點是平時在班上獨來獨往。口頭禪是:我又不想當班長,也不想當三好生,你管我干嘛?面對老子這種玩世不恭,無所謂的態(tài)度的辦法是轉過頭,若無其事的看著他:“兄弟,你知道干什么吧?”老子一定會滿不在乎的走到黑板前,輕松的寫下:遲到者——老子。若你聲嘶力竭的批評他,受傷的一定是你,他還會像看怪物似的鄙視你。
第三個遲到的是韓非子,他住在法家,平時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經常舉報張三、李四,同學們都躲著他,想不到他也會遲到。他遲到了,又怎么辦呢?用對待老子、孔子、孫子的辦法可能都行不通,必須是適應韓非子文化的方法:怒氣沖沖跑過去,指著他的鼻子,發(fā)出驚天怒吼:“說!為什么遲到?是不是有意破壞班級紀律?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再回到座位上寫1000字的檢討,聽見沒有?”韓非子一定會肅穆的走到黑板前,重重的寫下:遲到者-韓非子。你越聲嘶力竭的批評他,他越感謝你的嚴格要求,要是你寬容待他,他說不定到老師那舉報你,受傷的一定是你。
接下來遲到的是孫子,他住在兵家,他的特點是平時在班上思維敏捷,做事有板有眼,同學中也小有威望,他怎么也遲到呢?可以冷靜的盯著他:“請你認真說明遲到原因,仔細分析記錄你的名字有何意義,若不記你的名字會產生什么后果?”孫子一番理智分析以后,會感謝你的提醒,毅然在黑板上寫下:遲到者-孫子。若是你不講道理,聲嘶力竭的批評他,他會沖上來和你拼命,受傷的一定是你。
以上所運用的讀書方法就是遷移法。
首先,從歷史、文學作品中提煉與現(xiàn)代生活相關的特征、精神與品質。
其次,用這種特征、精神和品質尋找生活中的人。
第三步是借助閱讀文化知識,思考如何運用。
簡單的三步,讓讀書綻放無盡的魅力。
現(xiàn)在比較流行一個詞,叫“整合”。讀書,也可以整合。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將不同歷史、不同地域的人物相互“穿越”整合,從對比中了解文化的差異;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整合,比如從課內了解王二小的故事,從課外閱讀了解當時背景,甚至是八路軍穿什么衣服等細節(jié)知識,歷史與文化盡收囊中;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將課內外閱讀與寫作整合,比如運用課內外閱讀知識,創(chuàng)作劇本,用寫作消化閱讀知識。
此外,我們還可以將閱讀、寫作、藝術與文化教育基地的整合,每一處景點都有“魂”,但孩子在游覽參觀時沒有讀出來,可用夏令營、采風活動等輕松的方式,引導孩子讀懂景點,通過這種閱讀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文化修養(yǎng)。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讀書,書中的一些知識信息和道德信息儲存在腦海中,再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孩子們就會覺得有話可說,有想法想表達。
作為家長,如果讓孩子光憑課堂上那幾本書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書,在孩子頭腦里建立起一個小小“圖書館”,裝有一定量的好書,再運用閱讀方法,讓讀到的書,如清泉滋潤心靈,如畫卷,表達成長。
——文章摘自《好語文,大未來》
更多有關小學語文寫作輔導課程,初中寫作輔導課程,開課時間,班型費用,招生條件,學習資料,考試資料等信息請點北京陽光喔作文查詢,或在線咨詢老師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