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的題型有四種:Multi-source,Table,Graphics,Two-parts。
Table和Graphics:都非常簡單,基本屬于送分題,而且用時也相對較少,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條——細心。
Two-parts:也比較容易,只是出題的方式比較多樣,重要的是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問的是什么,一旦看明白就好做了。
Multi-source:相對最難的一種,主要難在閱讀篇幅較長,閱讀量較大。但并不建議考生遇到時亂猜答案簡單跳過。,規則規定每一題要三道小題全部答對才能得1分,注定了你基本沒有幾率可以猜對(確切說是1/8);第二,每篇文章對應3-4題,其實讀懂之后,后面2-3道題做起來很快,1分鐘即可搞定,所以平均算下來每道題花的時間可能也并不超出平均值很多,沒有必要刻意放棄。
希望以上分析能夠為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也祝福所有GMAT考生早日脫離GMAT的苦海。沒有考過GMAT的每一天都要元氣滿滿鴨!
制定合理的目標和策略解決了個難點,那么復習中就主要解決第二和第三個難點。IR的復習不用太多時間,考前一周開始足矣,因為需要做的只有兩件事:
,看OG,結合OG在線50題練習。核心的目的就是熟悉題型,OG上對每一類題型說的非常清楚,甚至連解題步驟都告訴你了(比如圖形題可以先看選項內容再解答問題),總結每一類題型的提問、作答和計分方法以及解題步驟,看完以后就用在線50題練習。還是那句話,目的是熟悉題型,每類做幾道感覺熟悉了就夠了,完全沒必要用題海戰術。因為IR是個形式重于內容的考試,內容會千變萬化的,做太多沒用,但形式不變,所以一定得熟悉。至此,第三個難點搞定。
第二,看真題。IR的真題很有參考價值。原因不在于能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能極其有效的解決前面說的個和第二個難點。看過真題,你對題目的內容、意思、考點都有了了解,考試時閱讀速度大大加快,做題速度也就大大加快。同時,真題往往會點出題目里的陷阱、容易出錯的細節,而一旦躲過了這些陷阱,IR的題目就毫無難度可言了。
既然IR沒有考察新的能力,難度也更低,為什么很多人覺得難呢?IR題的難點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信息量大導致時間緊張,30分鐘12題,平均每題2分鐘,但文字和圖形的信息量很大,相對語文和數學部分來說,時間顯得很緊張;
第二,信息多導致小陷阱很多,比如:告訴你圓的周長而不是半徑、計算住宿費用時要考慮到每人要住2晚、表格里諸多地名在拼寫上很容易看錯等等,需要特別細心;
第三,新題型相對較多,相對于幾乎千題一面的語文數學來說,IR的題型有四大類(其中圖形題又有若干種圖形),每一類的出題、作答方式、甚至得分方式都各不相同,可能一時會不太適應。
確定了上述目標,再基于IR題目并不難只是時間緊細節多的特點,就決定了考試時的做題策略——放慢節奏,正確率,不求都做完,但求做一題就對一題。別忘了IR部分不是自適應性測試,沒做完也沒有懲罰性扣分。所以假設你的目標是6分,那只需要做對7道左右(具體評分算法未知求考證,以上數據為大致估算),總共30分鐘時間,平均每道題就有4分鐘可以用,個難點時間緊張就迎刃而解了。
要做好綜合推理題,考生首先需要看請IR的本質。IR考察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根據GMAT官方指南的說法,就是對文字材料和數字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換句話說,IR并沒有考察任何新的能力,而只是把數學和語文部分的能力結合起來做了一定要求。所以考生盡管放心的去復習Q和V,好好把基本能力練好,等到考前一兩周再看IR也是完全來得及的,重點只在于熟悉題型和做題技巧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IR對于純粹語文或數學能力的考察要求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IR題目真正邏輯思維上的難度要比其他部分更低,是一只紙老虎,考生大可不必對IR題產生畏懼情緒。
如果說GMAT是一個系統的戰役,那AWA、IR、Verbal、Quantity就是四場戰斗,毫無疑問,語文數學是重點,而IR在總體戰略上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再者IR是新推出的題型,由于GMAT成績五年內有效的特點,現在生效的成績中還有部分并不包含IR題,各大商學院在處理申請材料時缺乏足夠多的數據可比較,一般也持謹慎態度,不會太看重IR分數高低。因此,IR部分的得分目標,并不用設定的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