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中華文化的根基,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密碼。赫德中文引入了全課程理念,既著眼于培養孩子卓越的中文表達能力,更立足于培植中國靈魂,傳承優秀民族文化,讓孩子做有根的世界公民。
一,“全課程”是一個教育理念系統
“全課程”有如下觀點:
把“全人”(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放在首位。“全人”是指: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既深深認同祖國傳統文化,又具有開放大氣的國際視野。
強調整體認知的觀念,倡導全身、全腦、全方位、全時空的學習方式。“全課程”注重大主題引領下的整體學習情境的建構,引導孩子系統入手、整體觀照,全身心介入學習。
強調無邊界學習,通過跨學科整合等手段,突破學科壁壘,培養孩子更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更全面的綜合素質。
強調浸潤與體驗式學習,高度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大量語言文字的浸潤豐富語言素養,積累語感;通過真實生活情境與各種場館社區的參與式學習,給孩子提供更加真實豐富的經歷和生活體驗,讓學習成為一種深受孩子喜歡的生活方式。
二,“全課程”是教學方式的變革
“全課程”是基于上述四個基本教育理念基礎下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與重構。這種變革與重構的核心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提出的育人目標,更好地實施國家課程。
“全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項目學習。把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真實的問題,做成一個個學習項目,讓孩子通過綜合的、活動的、探究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錘煉思維,做中學,學中做,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整合。在同一個大主題下,相關學科知識彼此支撐與鏈接,幫助學生形成渾然一體的知識背景,從而解決過去學科之間相互孤立、老死不相往來所導致的知識的碎片化。
海量閱讀。“全課程”倡導以部編教材為基礎,擴大和豐富孩子的閱讀量,通過海量的閱讀,積累語言,豐富語感,播種人文精神,培育家國情懷。
三,“全課程”體系
基于上述教育教學理念,遵循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全課程”開發了指向經典誦讀的“晨誦課程”、指向綜合素養的“教育戲劇”課程、指向體驗學習的“儀式課程”“生日課程”、指向海量閱讀的“整本書共讀課程”、指向跨學科整合以及項目學習的“全課程讀本”。
上述課程體系,豐富了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其中,“全課程”讀本是以主題為引領的文選讀本,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精選經典文本,來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全課程”讀本是對部編教材的補充和豐富,是海量閱讀的一個部分,其目的是在正常使用部編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大量閱讀,擴展視野,豐富知識面,鞏固和提高部編教材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1. 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 在赫德,學習的首要意義是人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都是從“我”開始,繼而進入自然與社會,最終是人格修養、知識結構和經驗結構都良好發展了的“我”。赫德課程通過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學習方式,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建立對自我的認同,與外界的鏈接。從低齡段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到高齡段引導孩子對自我的探索認知、挑戰自我面對困難,幫助孩子理解人生的軌跡。
2. 培養孩子強大的讀寫能力。 赫德孩子們在課程的學習中,會在一、二年級閱讀大量繪本和橋梁書中培養閱讀興趣,三、四年級完成幾百萬字的閱讀量(中英文)以完成閱讀自動化,五年級能夠細讀《西游記》這樣的原典書籍。在赫德的課程理念中,寫作是“和他人、世界、自我的真實對話”。在學習中,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深刻的體驗和深度的思考中,自然能有自如、流暢的寫作表達。
3. 培養孩子基于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赫德數學課程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目標。赫德全課程數學有三大特點:有用的數學、多學科融合的數學和思維的數學。數學有六大課型:目錄課、單元開啟課、自主研討課、交流展示課、主題項目課、整理反思課。赫德的孩子會在數學課上有這樣的感受:數學變的有用了,數學與自己本身關聯在一起了,數學與其它學科因為需要而融合了,數學變得好玩了,孩子們更會感受到數學的思維之樂!
4. 培養孩子的中國靈魂。 赫德的傳統文化課程,強調經典學習一定是和小朋友的生活、生命有關聯的。從一年級的說唱唐詩、二年級的跟著唐詩去旅行,到三、四年級的24節氣古詩詞之旅,最后到五年級的經典古文學習,讓孩子理解、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并最終能內化為自己的生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