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人——創造視聽奇觀的人
總體來說,電影制作成本愈發高昂,這決定了電影的商業屬性,也即產品屬性。換句話說,電影拍出來,要有人看;視聽奇觀不等同于特效比例,更多是對于光影、鏡頭和運動的構建;重要的不是“前人未曾拍攝”的東西,而是“如何拍攝它們”。
1、20課時
劇作基礎/導演基礎/攝影基礎/剪輯基礎
2、40課時
類型片/視聽語言的語法/場面調度/依托人物,依托情節和依托情緒的剪輯/聲音基礎/制片管理基礎/影視美術基礎
3、60課時
各類型敘事(不同年代,不同國家和地區)/指導演員,指導攝影機和指導劇組各部門/復雜場面調度/用剪輯強化敘事/構建聽覺幻境/預算,周期,投融資,電影節和策展,IP開發和管理,版權/美術部工作全流程。
4、80課時
類型拼貼(含反類型)/導演生存法則/用光影“書寫”/各類剪輯軟件操作/聲音軟件,混音及音效/“方法派”表演技巧/“逃脫”策略/不同預算預視效,服化道,置景和搭景/VR,AR,人機交互,等。
1、劇作專業介紹:
劇作既包括編寫原創故事,也包括對已有故事進行改編。一般來說,編劇要么創作好劇本后交于導演審核,要么直接與導演共同創作。劇作包括電影劇作和電視劇劇作。流程包括前期內容策劃(題材選擇,表現手法等),編寫劇本(角色,情節,對白等)和后期修改完善。劇作者要掌握不同媒介的創作規律,善于運用視聽語言幫助敘事。
2、影視制作/導演專業介紹:
影視制作指制作影片的全過程,包括拍攝前的準備階段(構思、故事梗概、分場大綱、預算、劇本、勘景、定演員、定劇組成員等等),現場制作階段(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進行攝制)和后期制作階段(剪輯、錄音、配樂。特效、字幕、預告片等等)。這也是國外電影教育最常見的模式,即綜合能力培養。導演是影視作品制作環節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通過演員和劇組成員表達思想的人,也是把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3、攝影專業介紹:
攝影,也即影視攝影,或動態攝影。在影視創作中,攝影擔負著通過畫面進行創作的任務。具體來說,攝影師和攝影組成員根據影片內容及導演的創作意圖,設計每個場景的光線、色彩、構圖和運鏡,從而展現故事情節、刻畫人物、烘托環境、渲染氛圍。此外作為記錄手段,攝影也在新聞報導、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片、實驗紀錄片等影像記錄活動中發揮作用。
4、影視表演專業介紹:
影視表演是演員在攝影機前通過扮演特定角色完成敘事的藝術門類。影視演員通過銀幕與觀眾間接交流,換句話說影視演員在攝影機前展現的形象并非觀眾最終感受到的形象,銀幕中的形象呈現是經過綜合處理的結果。因此,影視表演要求演員既要真切、自然生活化,也要具備鏡頭感及對于非連續性創作的適應力。國外影視表演主要有方法派和體驗派兩個流派,近年來以方法派為主導。
5、剪輯專業介紹:
剪輯即將影片制作中所拍攝的素材,經選擇、分解與組接后,形成一個連貫流暢、含文明確、主題鮮明并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剪輯是影視制作后期環節的核心也是藝術創作層面角后一個關鍵環節。某種程度上說剪輯意味著影視創作真正的開始。
6、聲音設計專業介紹:
聲音使得影視從純視覺媒介變為視聽結合的媒介,使得通過視覺因素表現的絕對時空結構變為通過視覺和聽覺兩個因素表現的相對時空結構。影視聲音有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和音樂,它們具有互換性。從功能上來說,它們可以起到傳達信息(理性或感性的),刻畫人物(敘事性或非敘事性的),推進事件或情節發展,展現氣氛等效果。
7、影視美術及特效專業介紹:
影視美術是為影片進行造型設計和創作的藝術部門。在不同片種中,其位置、作用和創作特點在共性之下又有各自規律。通常,影視美術以劇本和導演構思為基礎,通過環境造型(包括場景設計、布景和道具的設計與制作,以及自然景的選擇等)為影片提供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通過人物造型(主要是化裝和服裝)幫助創造生動的富有內涵的各種典型人物形象。具體工作包括繪景、置景、道具、服裝、化裝、特技,以及字幕等內容。特效是影視制作過程。
8、制片管理專業介紹:
制片管理指在影視作品的生產中有效利用資源,從而實現有計劃有組織的生產。狹義的制片管理指影視劇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部門,即制片部或制片組。廣義的制片管理指影視劇生產的管理者和管理者所從事的管理工作。制片部門包括制片人制片主任、現場制片、外聯制片、生活制片、劇務、場務、司機、會計等。制片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在制片人的領導下監督劇作工作,并為制作團隊提供拍攝和生活所需的設備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