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至今仍是一所非營利性的學校。建設初期是為了解決各國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外籍在京工作人員的子女的上學需求。最開始,僅有的2名認證教師在外交公寓的走廊上為學生們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在這段還不能被稱作是一所學校的時期,這里只有8名學生,不分年級,也不分科目。
1980年,由于需求的增長,其他外交社區也投身到了擴大學校建設的團隊中。美國國大使館與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大使館共同正式成立了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SB)。這是北京所國際學校。
1991年,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成為北京首個有資格頒發國際學士證書的學校。
2002年,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獲得對持中國國籍的學生開放招生的許可。
2007年,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獲得三大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隸屬中國教育部的中國國家課程與教材委員會(NCCT)的認證;美國新英格蘭院校協會(NEASC)認證;和國際學校協會(CIS)認證。
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招生標準:
雖然得到了中國國籍學生的招生許可,目前該校仍然對學生和家長的護照及簽證有要求:
1、持有外國護照的合格學生,并且家長需至少一人持有外國護照并有相應工作簽證,或家長二人均持有外國永久居住簽證/許可證。
2、持有外國永久居住簽證/許可證的合格學生,并且家長二人均持有外國永久居住簽證/許可證,同時有至少一人在京工作,與孩子共同居住。
3、不僅有著嚴格的身份要求,想要成為所謂的“合格學生”,還需要通過層層篩選。
在學生申請北京順義國際學校高中時,需要提交由不同老師提供的推薦表格:
首先是由管理人,包括校長、年級主任、或班主任,提供的關于平時表現的評價。在推薦表格中,需要填寫評價的項目包括:成熟程度、與同齡人的社交能力、自信程度、對他人的著想、正直程度、規劃管理能力、在校課余活動、以及幽默感和對父母的態度。此外,填表人還需要對學生的性格進行選擇,以及對平時課堂考勤和行為進行具體描述。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對于學生的選擇并不僅僅根據學術能力,也對他們本身的個人素質和性格特點有所要求。而像幽默感和對父母的態度這類特點,不僅是國內大部分高中幾乎不會在入學申請過程中進行參考的,就連學生的父母可能也會忽視培養。
另外,學校還要求提供分別由英語和數學老師提供的考核學生英語和數學水平的表格。這兩份表格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學生知識的學習進度、學習效率和學習內容。同時也包括一部分問題,是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
最后一份表格需要學生自己填寫,內容包括自身信息和自我陳述。自我陳述與大學申請文書類似,要求學生自己手寫一段對于自己在表格中無法體現出來的描述,可以是關于家庭、以往經驗、或者個人的目標。
除了表格外,學生還需提交近3年的英語成績報告和最近的所有考試結果。